無紡布袋泛濫,是減塑替代品還是隱形污染殺手?
作者:admin 閱讀量:次 發表時間:2023-11-15 17:21
鑒于HMF-FDCA-PEF產業鏈的巨大發展潛力,我們決定于2024年4月春暖花開之際,在美麗的杭州舉辦一場《新型呋喃類生物基材料產業生態論壇》,誠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、相關研究機構出席,現征集協辦單位及論壇議題。
隨著我國對塑料污染加強治理,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逐漸退出市場,相應地涌現出很多替代產品,其中最常見的要數無紡布了。從日常買菜超市售賣的手提袋、到外賣平臺用的奶茶及餐盒打包袋、以及很多便攜的一次性生活用品,很多都是無紡布制品,留意觀察,會發現日常使用無紡布的頻率比使用塑料袋的頻率還要高。早些年,帆布袋會被稱為環保袋,現在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無紡布袋也被冠以“環保袋”的名頭,甚至很多消費者都認為,無紡布袋的就是布袋,比塑料袋要環保,不會造成塑料污染。事實果真如此嗎?無紡布袋為何成為包裝界新寵,它可以作為塑料袋替代品嗎,如何使用才能做到真環保,后續又該如何處置?無紡布從名稱上來看,很多人認為其是一種布袋,其實不然。它只是因為具有布的外觀和某些性能,但又不經紡織才被稱為無紡布的,它還有一個別名:不織布。國家標準GB/T 5709-1997《紡織品非織造布術語》中,將無紡布定義為“定向或隨機排列的纖維,通過摩擦、抱合、或粘合,或者這些方法的組合而相互結合制成的片狀物、纖網或絮墊。”而這些纖維主要包含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兩大類。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公開數據顯示,我國用于生產無紡布的三大纖維為聚丙烯(PP)(占總數的63%)、聚酯(PET)(占總數的23%)和粘膠纖維(占總數的8%),剩余2%為丙烯酸纖維、1.5%為聚酰胺(PA)、2.5%為其他纖維。其中,只有粘膠纖維為天然纖維的加工物,而聚酯、聚丙烯、丙烯酸和聚酰胺纖維都屬于化學纖維,他們也是合成塑料的主要聚合物成分,由此得出,目前市面上生產的無紡布近九成都是由化學纖維制成,這也印證了一個事實,無紡布大都屬于塑料制品。然而,在很多消費者心中,它卻被作為可接受的減塑替代品。上海市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曾發布的《長三角禁限塑新規消費側研究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76.4%的受訪者表示家中有無紡布袋,并且很多消費者認同它為塑料袋的替代品,是環保的,不會造成污染。中環報記者在購物軟件搜索無紡布袋定制,發現很多商家也在無紡布袋搜索結果的關鍵詞上冠以“環保袋”字樣,既然都是塑料制品,為何無紡布袋會被認為更環保呢?這是因為無紡布通常比塑料袋要厚些,而且它的韌性強、利于回收重復使用,所以從這個角度被認為是利于環保的。但從質地上來說,無紡布并不環保,它和塑料袋的成分一樣都很難降解。特別是無紡布最為常用的材質聚丙烯(PP),幾乎無法在自然環境下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。其次常用的聚酯(以PET為主)材質也有同樣的問題,大部分半芳香族的聚酯無法自然降解。可這些難降解的無紡布,卻被應用在越來越多的場合:從奶茶的打包袋、超市售賣的手提袋,到洗臉巾、廚房清潔巾,再到一次性醫療用品、農業作物保護膜……隨處可見無紡布的身影。特別是用在醫療、衛生用品上的無紡布,因被污染或帶有潛在有害物的,是無法回收再生的,在垃圾分類中它們屬于干垃圾,只能采用填埋、焚燒等方式去處理。那為什么無紡布還會得到很多商家青睞?這要源于“禁塑令”的實施。自2020年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生態環境部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以來,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商超和餐飲打包、外賣服務領域被限制或禁止銷售。于是傳統塑料袋的替代品,被寄托環保希望的各類袋子大行其道,其中,無紡布袋用量最大。原因在于,無紡布這類“非織造布購物袋”,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,一直執行的是行業標準FZ/T 64035-2014《非織造布購物袋》,根據國際標準分類法(ICS)屬于“紡織產品-其他紡織產品標準”類別。換句話說,無紡布歸屬紡織行業,而非塑料化工行業,暫時處于塑料監管盲區。而以無紡布袋代替傳統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做法實際屬于“打了個擦邊球”,這個“布”字讓它看起來與傳統意義上認知的不可降解塑料袋有所區分,但大多無紡布袋既不屬于“布袋”,也不屬于“非塑制品”。但無紡布袋也可以做到“環保”,其前提需要通過重復使用來實現。英國環境署2011年公布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,無紡布袋至少需要重復使用11次,才能彌補它帶來的污染。中國塑料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也曾提到,如果無紡布袋僅使用一次,單個無紡布袋的能耗是一次性塑料袋的17.8倍,碳排放是一次性塑料袋的16.7倍。簡而言之,用完“即拋型”的無紡布袋比一次性塑料更不利于環保。但實際生活中,消費者對無紡布的重復使用和處置情況并不盡人意。環保機構擺脫塑縛和美團青山計劃曾聯合開展過隨機抽樣問卷調查,結果顯示只有10%的受訪者了解無紡布袋的生產原料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,有23.4%的受訪者選擇直接丟棄;《報告》也顯示,近三成的無紡布袋被用作垃圾袋,42.6%的受訪者表示因為它“質量差”“難看”不會在外使用。北京某居民小區的垃圾拖運人員,也向記者透露,在他每天負責的樓棟居民的生活垃圾中,大多是外賣垃圾,其中有很多無紡布保溫袋之類的垃圾,其中很多是可以重復使用的,但基本上大家都會隨著餐盒一起扔出來。重慶市政協委員、沙坪壩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邊維慧就建議抵制“一次性”無紡布袋泛濫使用,他表示,無紡布袋本質仍是塑料制品,民眾普遍誤以為無紡布袋就是傳統布袋,對其污染問題認知模糊,部分商家為節省成本、減少‘限塑令’損失,廣泛使用材質輕薄、容易破損的無紡布袋替換,這一定程度上違背了‘限塑令’初衷,這會導致新的污染,需高度重視。那怎樣才能讓無紡布袋做到物盡其用,更環保呢?邊維慧給出建議:首先完善無紡布袋行業標準。從防潮、堅韌、承重、厚度等方面制定制作標準,要求達到標準的無紡布袋才可流通市場,否則同于傳統塑料袋予以處罰。引導制造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,遵守行業標準,加強對無紡布袋通用性設計,滿足非特定場景的使用需求。其次,加大監管力度。相關部門對無紡布袋制定更為具體的管理和引導措施,將不符合行業標準的無紡布袋納入“限塑令”監管范疇,充分發揮部門監管合力,加強對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,嚴厲打擊無資質生產銷售行為。規范企業商家廣告發布,要求平臺加強審核,嚴禁誤導或虛假宣傳環保行為。最后,強化宣傳引導。加強對“一次性”無紡布袋的宣傳科普,讓其擺脫“布”的虛名,回歸塑料制品本真,引導廣大民眾正確認識無紡布袋。大力倡導環保節能理念,鼓勵循環使用,對丟棄的布袋垃圾正確分類投放。并發揮政府引導示范作用,各地環保部門出臺通知要求單位在使用無紡布袋時,加強質量和耐用性把關,抵制“一次性”無紡布袋。從餐飲商戶和消費者的角度,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和美團青山計劃也聯合建議,應遵循“源頭減量-重復使用-循環再生”的思路,結合無紡布袋使用周期,進行使用和處置。首先,保障無紡布袋的“可多次重復使用”特性。對于餐飲商戶,應要求供應商按照標準生產,并采購符合標準要求的無紡布袋,保證無紡布袋的耐用性。只有在使用次數上遠大于塑料袋,才能更好地體現其環保價值,這是無紡布袋作為環保袋的硬性條件之一。除此以外,商戶需結合消費者實際的使用需求,以匹配消費者對無紡布袋的使用意愿為前提進行設計生產,減少因外觀、尺寸、承重適用范圍等因素的局限,促進無紡布袋更多地被重復使用。其次,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無紡布袋的使用。對于商戶,應根據門店營業情況,訂購合適數量的袋子,以免造成過度浪費;還應在消費者線下餐食打包交付前,咨詢是否需要袋子,然后根據餐食實際需求,選擇合適的包裝袋;并根據餐食數量,優化袋子的空間使用率,避免“大袋裝小餐”的情況出現。對于消費者,應盡量自帶環保布袋,并提前告訴商戶無需袋子打包;并根據自身使用需求,若后續無法對無紡布袋進行多次重復使用,應主動謝絕商戶提供的無紡布袋。最后,如必要使用無紡布袋,應盡可能做到充分使用和使用閉環處理。商戶可以在線上、線下做好提醒,倡導消費者線下自帶環保袋打包。鼓勵消費者多次重復使用已有的無紡布袋,有條件的商戶還可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、或者發起無紡布袋回收活動;并增強與資源回收企業合作,提高無紡布袋再利用率。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,應優先使用、并盡可能多次使用家中已有的無紡布袋等可重復使用的袋子。而對已破損、含污等無法再次使用的無紡布袋,應優先送往回收點進行回收。